【那年那事】1988年2月23日 公共小巴14座變16座

A5牛便 13 Mar, 2017


 


1950年代至1960年代,香港曾經流行一種載9人的白牌車,行走於新界。這些白牌車的收費比巴士略高,車程也比巴士短,但是因為為不合法經營的關係,警方曾經大力掃蕩。


1967年香港發生暴動,巴士司機罷工,部分路線因而暫停服務,交通癱瘓,政府容許小巴進入市區,白牌車越來越受到市民歡迎,數目不斷增加。1969年,小巴由9座位增加至14座位,「14座位」因而漸漸成為了小巴的別稱。


EEl7JRV1KypFXf yOo2xCw


早期的小巴是14座位,沒有車頭頂地點牌箱。1978年,各小巴陸續安裝了車頭頂地點牌箱,以便清楚地顯示行車目的地。政府於1988年批准小巴由14座位增加至16座位,部分小巴商會曾經要求政府放寬座位數目至20座位,但是政府認為小巴為輔助性交通工具,及受到保護鐵路政策等限制而不被接受。


eCqoOTl.iQ4H1t7dEk0ihQ


2016年6月有報導指政府最新建議全港專線小巴座位數目,由目前的16座,將來可按需要加至最多19座。政府解釋,把座位數目鎖定於19座而非20座,是避免小巴服務供過於求,營辦商亦不需額外採購超出現時法定長度的車型。


運房局相信,新安排已可顯着改善目前在最繁忙時段,專線小巴服務不足的情況;預計調整後,須多等一架小巴的路線數目,會由現時約七成減至不足四成;須候車超過10分鐘的路線數目,亦會由目前的28條減近八成至6條。局方又指,新安排亦適用於紅巴,預計改動後須多等一架車的紅巴路線數目,可由超過七成減至接近四成;須候車超過10分鐘的路線則會由目前的13條減至4條,減幅近七成。

聯 絡 我 們